调查显示,受访企业表示春节期间客流有80%至98%不同程度的下降。图为北京老佛爷百货内客流稀少,十分冷清。
本报记者 唐砚/摄
春节本来是传统的商业旺季,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准备大战春节档的零售业一个措手不及。其中,时尚零售行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部分时尚零售企业认为,受疫情影响,中期来看时尚零售业将步入调整阶段,但是从长期角度看,疫情或促使时尚零售行业加快转型和突破。
本报记者 张 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趋于稳定,深受影响的时尚零售企业已经陆续复工。不过,多家企业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线下门店全部复工目前尚有难度。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下简称CCFA)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时尚零售企业实体门店平均约70%处于停业状态,库存压力大、成本高企,供应链物流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但调查同时也显示,虽然从中期看,这次疫情将令该行业陷入调整状态,但是从长期来看或促使行业加快转型和突破。
七成门店关门停业
近日,CCFA对时尚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受访时尚零售企业实体门店平均约70%处于停业状态,其中最严重者停业门店数达到总门店数的85%,情况相对好一点的企业也仅有50%在正常营业。停业门店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武汉、湖北其他城市及一二线重点城市尤甚。
一家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的服装企业表示,目前其在全国总共有2445个连锁店,其中1747个停业,涉及28个省(区、市)的主要城市。某婚戒品牌也表示,旗下700多家店目前只有300多店在营业,停业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家珠宝首饰品牌在京津市场的149个门店中,天津的门店全部停业,北京也仅有47家门店营业。某本土护肤品牌337店中175个营业,武汉及湖北其他城市的51家全部停业,湖南11家全部停业,江苏、北京、安徽等地区停业100家。
“梦洁在全国各地的近3000家门店也只有10%营业。”梦洁家纺的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受疫情影响,目前,线下门店何时全面开业还没有时间表。
主要依靠线下市场的奢侈品牌同样受到冲击。以博柏利为例,中国商报记者获悉,该品牌在中国内地64间分店中有24间停业,其余分店的营业时间也有所缩减,顾客到访量锐减了80%。
根据企业的反馈,导致企业关店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门店停业是因为当地政府部门的统一要求,二是部分企业由于防护物资紧缺无法保证员工安全,三是客流急剧减少或者无客流,回流现金无法反哺店铺租金和人力成本支出等问题使企业不得不暂时关门停业。
大多数门店关门停业的同时,那些尚在坚持营业的门店的经营状况也非常惨淡。CCFA的调查显示,受访企业表示春节期间客流均有80%至98%不同程度的下降,某知名服装品牌去年同期店日均进店客流150人左右,目前在营店铺客流日均仅两三个人。
客流的骤减带来销售的断崖式下滑,受访企业春节期间销售平均下滑达88%。以某服装品牌为例,该品牌2019年春节7天销售1500万元,今年仅100万元;2月以来每天仅完成销售既定指标的3%。
成本和资金压力骤增
本次疫情对时尚零售企业经营造成重创,根据CCFA的调查,无客流、无现金流、无足够的防疫物资,库存、人力成本、租金成本高,供应链物流不稳定是时尚零售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
“无销售,各项成本压力巨大,资金周转问题严峻,防疫物资紧缺,会继续根据疫情情况停业以保证员工安全。”受访企业表示,最直接的是没有销售收入,同时需支付人员工资和店铺租金费用,现金流吃紧,企业生存压力大。春季产品库存率太高,库存消化困难。
有企业忧虑地表示,员工安全防护,需要投入大量物资,管控难度较大。回流现金非常少,人力成本高企,目前尚无相应明确的行业支持政策,劳企关系紧张。相应物业租金成本降幅,跟市场营收降幅不匹配,相关债务税收等却没有减少。
时尚零售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工资占总支出的很大部分,加之品牌运营成本、租金、商场扣点、保底等,固定成本较高。一边是收入的绝对减少,一边是固定支出很难缩减,供需两端双重挤压下,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